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中国快三官网 > 新闻动态 >

新闻动态

三元脉法丨意象数脉诊的思考和应用
两仪四象列宿分三元五运归此身—— 张驰天元之脉取意人元之脉取象地元之脉取数针灸,一定要把脉。当年看了《脉经》,我第一个想法是:看不懂,不会用。以四时为眼目?以寸关尺为眼目?还是藏腑、症状?字句间取出一些脉-症之间的规律,又将如何用针?三元不分,读经不真;三元既分,针诀自生。在南宁读大学那一年,开始读《内经》的时候,看到尊敬的岐伯天师用无比严厉的语气,对后世所有针灸师说了一个针灸禁例——看得我直背脊发凉:“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,虽有后过且至,工不能禁也。诛罚无过,命曰大惑,反乱大经,真不可复,用实为虚,以邪为真,用针无义,反为气贼,夺人正气,以从为逆,荣卫散乱,真气已失,邪独内著,绝人长命,予人夭殃!”好的,认真学把脉。2005年6月,刚刚从广西中医学院毕业的我,在南宁本地的“迪拜中医诊所”找到了一份工作。就在那里,遇到了我的脉学启蒙恩师王光宇先生。先生看起来个子不高,说话声音也不大,笑起来还有几分腼腆,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。他出身基层,重视实践,格物致知,究竟古玄,把脉理落到了实处,而且能用现代医学检查验证,大家都十分敬佩。我第一次见到先生,是刚来诊所不久。那天在诊所东区的一间诊室里,看到了正被一群人围着等把脉的他。他一边伸出双手仔细诊脉,一边给大家讲解涩脉对应的病症。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,如痴如醉。- 我的脉学启蒙恩师王光宇先生 -等众人散去,我径直走到他跟前,非常突兀的说:“王老师,我给你把个脉吧!”这句话,就像和威廉姆斯说:“我和你打场网球吧”,有种一往直前的无畏。先生十分惊讶,盯着我看了两秒——估计从来没有人和他说过这句话,随即便把双手伸到一个舒服的位置,让我把脉。“右关比较弱,提示脾胃不太好……”我仔细的感应了一会儿,如实的把心中所察道出。先生仔细地听着,面带微笑。在接下来的一些时间,他详细的和我讲解了他对脉学的许多感悟。特别是《脉要精微论》中的九宫全息对应法式,不仅埋下了我经筋结构治疗的基石,也让我第一次了解,原来中医理论,不必“以玄解玄”,是可以落到实体结构的。让我们看一下这段带着显著地元“印记”的文字:“尺内两傍,则季胁也。尺外以候肾,尺里以候腹,中附上,左外以候肝,内以候鬲;右外以候胃,内以候脾。上附上,右外以候肺,内以候胸中;左外以候心,内以候膻中。前以候前,后以候后。上竟上者,胸喉中事也;下竟下者,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。 ”《金匮要略》之中也有一段同样来自地元医学体系的描述:“寸口积在胸中;微出寸口,积在喉中;关上积在脐旁;上关上,积在心下;微下关,积在少腹。尺中,积在气冲;脉出左,积在左;脉出右,积在右;脉两出,积在中央”。两段文字,揭示了寸口脉和人体之间一个十分简洁的对应关系:寸口脉上对人体上部,脉下对人体下部,左对左,右对右,浅脉对体表,深脉对体内,如内近中线和内层,如外靠侧线和外层。

图片

- 地元脉法关注的是九宫术数和空间方位之间的关系 -忽然之间,《脉经》里那些繁复多样的脉-症关系,被一条清晰的脉络穿连。原来,古人从未指望你死记硬背那些脉-症关系,各种“里急”、“烦满”、“逆气”等症状,其实提示的是脉形与身体具体的部位之关联——在地元“九宫空间结构全息对应法”解析之下,这些冗长的文字,豁然清朗。先师总是“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”。摸到左寸脉浮紧,就检查一下左侧的头夹肌和人迎脉;右侧寸关三菽细弦紧略如外,胸椎紊乱;关涩,刺膈肌中央腱和腹主动脉;;右尺滑,需要排除右侧急性肾炎。知道了寸口脉与人体空间的对应关系,那么每个脉形又意味着什么呢?天元仲景四时五运六脉,人元气化濒湖二十七脉,地元揆度鬼真三十八脉,看病的时候到底用哪一种?“缺什么就吆喝什么”——这是我常用来解释地元脉法的口头禅。春弦、夏钩、秋毛、冬石这是身体的一套密语,内容是:春天和早上——身体需要生长、舒展(弦脉);夏天和下午——身体需要壮大、宣发(钩脉)秋天和入夜——身体需要肃降、收敛(毛脉);冬天和深夜——身体需要闭藏、温暖(石脉);如果你的右脚踝急性扭伤,右侧尺脉就会出现弦脉。这就好像身体在用密语说:“我的右侧下焦受了伤,气血瘀滞,需要得到春天的讯号,生长,舒展”;如果受寒感冒,就会出现浮脉。这是身体在说:“我在背后太阳经的地方有寒气,需要夏天的讯号,壮大我的胃气,发汗排寒”;如果你脸上长满了痘痘,但关脉出现沉细之形,就是身体在说“你吃了太多冰可乐海鲜牛奶,我的肚子很冷,所以在拼命的收敛足阳明气血,腹部才会有足够的温度维持内脏功能”;所以,脉形是身体的密语,是身体的真相、实相、先天之象——“见脉如镜”。涩脉在地元脉法专书《洞垣全书脉诀阐微》中提到,地元尤重涩脉,言“肝脉辨其涩与不涩是第一秘法”。无他,就因为涩脉提示了“三焦”——腹主动脉的异常湍流。此脉在前为任脉,在后为督脉,下行则为冲脉,上行则为少阴脉,总名之“中脉”。如果一日之脉是密语的“ABC”,一年之脉是“Please help”,那么涩脉就是“Please help after all Ihave been through”——涩脉表达的是身体有形之筋结和无形之气结,是少阴、是冲脉、是在动脉层次,伤及神志的宿邪藏结。所以摸到涩脉,要先针刺太阳筋结,再针刺少阴动脉调神。弦脉为气不升,位太阳,皮肤紧,筋骨错位;涩脉主气不降,位少阴,动脉逆,内脏黏连。在扁鹊脉法的临床实践中,我发现涩脉和内脏筋膜黏有着确切的关联性,且通过寸口的九宫全息对应,可以明确的定位内脏“关节“黏连错位的位置。在《通评虚实论》中,有七处提到了涩脉,皆为逆症死症,“藏结”故也。而《百病始生篇》则清晰的描述了“积”和四肢力学结构、血脉循环障碍的联系。所以,像针刺五脏包膜这样看起来很惊悚的针法,反而成了我日常保健之必须——哪怕患者只是来看手臂腰腿疼痛。揉脉法涩脉一般下指后不能马上感受到,需要三种特殊的“揉脉法”激活。在《难经·五难》中,有“初持脉如三菽之重……如六菽……如十二菽”,除了揭示异常脉象之深浅和病位的联系,还隐藏了三种最常用的涩脉激发手法:“浮木”——渐按至骨,徐徐抬起;“弄弦”——左右弹拨,推揉挤按;“雀啄”——忽快忽慢,弹压脉管。三焦膜原体系《难经》曰:“脐下肾间动气者,人之生命也,十二经之根本也,故名曰原。三焦者,原气之别使也”。地元脉法中,除了寸口脉,更有按压肚脐腹主动脉,得到关于“原”和“三焦”的重要信息,直接用于针刺——对,“直接”的意思,就是针刺在四肢原穴处动脉壁和腹主动脉壁上。《扁鹊镜经》云:“三焦者,人之太虚,腠理肓膜也”。所以三焦还指人体内的空间缝隙。分为四种:1、俞脉 —— 脉之分叉处;血管外膜;(血管平滑肌自律运动起搏点)2、溪谷 —— 肌肉间隙;(镜经曰:溪谷者,真气之所起也)3、骨空 —— 骨间膜、关节囊;4、募原 —— 内脏包膜(即“肓膜”)。所以,身体“缺什么”,就会通过四肢原穴和腹主动脉之脉形“吆喝”什么。而且在实际治疗中,随着银针一根根的刺下,这“吆喝”的内容还会更新,我把这个现象戏称之为“新的订单”。所以如果哪位师友来杭州问安中医诊所参观,会看到我几乎每扎一针、正个骨都会把个脉。——这里引出一个常见的问题:如果骶髂关节检查到错位,需不需要手法复位?要不要针刺柔筋?答案是:只要尺脉没有弦涩等异常脉形,说明身体结构已经完美的代偿适应了这一错位。因此,无论是否有腰痛,无需正骨复位。天元 —— 四时五行体系人元 —— 脏腑气化体系地元 —— 三焦膜元体系读到这里,也许你会发现一点——“脉形”?为什么不是“脉象”因为“取象比类”,正是人元法脉的核心。取什么象呢?五行之象。那什么又是“象”?在本文这一语境中,“象”是一个符号,代表高维源点在低维空间所有投影的集合。换句话说,就是“所有同质比喻的集合”。在云南昆明,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——李斌医生。他就是非常擅长取象治病。比如用生半夏治疗脑积液。因生半夏,特别是鲜品,外层有一层黏腻的液体,与脑中积液同“象”,临床验之有效。因此可以认为,生半夏的黏液和脑积水在高维空间有同样的源点。更有穿破石穿凿石块故治结石,牡蛎夜纳月精而调阴津,龙骨粘舌而安魂魄,葱白根须抓土而回阳救逆,土鳖断而不死而能续断筋等等,皆为取象比类而建功之法。诊脉取象,以《难经》中的“一脉十变”最为简洁,可为纲领:心邪脉——大 (浮洪大甚为心邪,洪大不甚为小肠邪)肺邪脉——涩( 短滞涩甚为肺邪,滞涩不甚为大肠邪)肝邪脉——急 (弦急甚为肝邪,弦急不甚为胆邪)脾邪脉——缓 (缓濡甚为脾邪,缓濡不甚为胃邪)肾邪脉——沉 (沉紧甚为肾邪,沉紧不甚为膀胱邪)以此为纲领,将内、难、脉经中的五行、五藏之脉-症对应关系归其类下,抽取出“所有比喻的集合”,类比而取象,是为人元脉法。人元脉法,以木火土金水生克制化为经,六淫气化转归,八纲阴阳互位,气血营卫出入为纬。“气化”二字,是为其诀也。大家熟悉的华思礼之“五行针灸”,源于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,就是一个人元针法很好的应用范式——内外七龙针,AE致气针,皆为上乘调人神之针法。若针者能以人元脉法为纲纪,则可一窥人元针灸法脉之全貌了。近些年,我有幸结识了好几位优秀的五行针灸师,皆善于望诊,洞察人情气脉之变,下针如有神助。盖因色脉固为地人二元所贵,但地元重脉,三部九侯,刺脉束悗;而人元更重色,两卫望神,悬阳望气。经云:“中傍人事,以养五脏”。“人事”者,心神也。性情之象,归于五行,生克制化,皆有法度,即为“气交”,可以为针。在此基础上,更能通晓十二脉律,察知音舍节会,约度其变,揆度其动,则地人二元针道毕矣。地元脉法取数,其理法在于数与数的关系,空间与空间的关系,结构与结构的关系,上与下的关系,里与外的关系;人元脉法取象,其理法在于象与象之间的关系,水与火的关系,心与肾的关系,营血与胃的关系,津液与亡阳的关系;那么,天元的脉法之理又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关系呢?首先,天元无脉法。帝曰:“天地之气,何以候之?”“岐伯曰:天地之气,胜复之作,不形于诊也。《脉法》曰:天地之变,无以脉诊。此之谓也”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——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无以脉诊,何来天元脉法?先师慈悲,取意不可为者,可取气运胜复为经纬,以为脉法。《脉经》云:“关之前者,阳之动也”;又说:“关前一分,人命之主”。可见关前一分,即生气之兆,正气所趋,是人体驱邪外出、自我修复的风向标。清代沈金鳖,其在《脉象统类·附载人迎气口脉法》中论述:“人迎候天六气(左手关前一分),气口候人七情(右手关前一分)”。所以总的来说,关前一分提示了天和人的关系。左手关前一分脉大即阳病,右手关前一分脉大即阴病。左手关前一分小于左手关脉,少阳;左手关前一分与左手关脉相等,太阳;左手关前一分大于左手关脉,阳明。右手关前一分小于右手关脉,厥阴;右手关前一分与右手关脉相等,少阴。右手关前一分大于右手关脉,太阴。简而言之,以关前一分定六经,结合六气胜复郁发、正化对化、迁正退位、刚柔失守、升降失常等异常现象,以五俞流注运算定穴而刺之,是为天元针法。所以,天元脉法是“大时间(天)”和“小时间(人)”的关系。在此基础上,若能勉思诚明,参赞化育,感通天地,即可于脉中取意,“视见垣一方人”。2021年我与张驰老师在云南昆明上课时,遇到一位患者。我正准备给她刺脖胦,张兄上下一打量,即言:“她的脐旁动气在上”,非常笃定。我用中指一揣,果然如此。我问他:“你是刚才给她把了脉?”他摇头笑笑:“没有没有……”无怪乎扁鹊“以此视病,尽见五藏症结,特以诊脉为名耳”——看似把脉,实为取意,天元医家之风范,如此。结语《神农大要》曰:“脉之大要,天下至数(天),五色脉变(人),揆度奇恒(地),道在于一也”。从天元者计算度量,广闻博学,推演第一,执艮卦《连山》取象;从人元者人情通透,神通心会,灵觉第一,执乾卦《周易》取象;从地元者体悟自然,消息实物,感应第一,执坤卦《归藏》取象。天地人三元,各得其所,皆入法门,三元归一,终臻大道。你是哪一元呢?盧聲聲,字俠白,岭南人,全真龙门第二十六代法嗣,何氏骨伤第七代,杭州問安中醫診所創始人,針灸正骨中醫師。弱齡慕道,幸遇良師,式为龟镜,誓愿釋縛脱艰,全真導氣,修性命得全生,拯黎元于仁壽,以光師門,以臻其道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上一篇:琵琶大师林海纯乐专辑

下一篇:没有了